历代巫统主席拿督翁1946~1951。8月26日他是柔佛州务大臣,
他是巫统的主要创党人之一。
1951年他就建议开放巫统给与非马来人的加入,可是且遭受巫统党内大力的评判,
而他在1951年8/25和8/26的巫统大会后,辞职和离开了巫统并成立了马来亚独立党。
他是唯一是巫统党主席而没有做首相的人。他的势力在柔佛是很强盛的,
他的影响力造就了他的家族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地位超然,
他的儿子也是第3任马来西亚的首相敦胡仙翁,他的孙子希山慕丁。
东姑阿都拉曼1951。8月26日~1971.1月
他接手巫统后,意识到单靠马来人万岁是不够的,所以就喊出了争取独立的口号,
开始拉拢马华和国大党合作,为国阵打下基础并在1957年8月31号争取到马来亚独立。
在独立后他做了第一任首相,可是在那个年代他的远见,
就是跟拿督翁一样僵持多元化种族主张,让他饱受巫统的内部排挤,
更面对马来激进派的挑战。并在1969年315事件后无法有效的控制乱局,
更种下他在隔年下台的命运,1970年9月22日他辞去首相,在1971年1月下台。
他是个悲剧的人物,为国为民大半辈子,可是在巫统顽强的马来激进主义下他黯然的下台,
这里也可以看见巫统是个多元种族的乱葬岗。
巫统的眼里,没有其他的种族也容不下其他的种族。
敦拉萨1971.1月22日~1976.1月14日
1969年的513事件爆发后,他领导国家行动理事会,让国家恢复安定。
并在1971年就位第2任首相,他主张我国有效的发展乡村,
这为他得到了大马发展之父的美誉,可是好景不长在他在1976年1月14号病逝于伦敦,
他那时候才54岁。他也是悲剧的人物,他的英年早逝让他无法好好的完成他的理想。
敦胡仙翁1976年1月14日~1981年4月21日他曾跟随他父亲的脚步离开巫统,
不过在13年后1964年从回巫统。1973年8月8号,他被委任为巫统署理主席,
并在敦拉萨病逝后接任为首相,可是身为贵公子的他无法好好的打理国家,
以致要在1981年就辞职让位给马哈蒂。
马哈蒂1981年4月21日~2003年10月31日
1925年12月20日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。
马哈蒂尔家境贫寒,父亲是一名教师。他中学毕业后,曾开过咖啡店,卖过水果和手工艺品。
马哈蒂尔1953年从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进入政府卫生部门工作,
后在家乡开过私人诊所。由于医德高尚和医术高超,他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。
马哈蒂尔对政治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,1946年加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(简称巫统)
开始其政治生涯,1964年在政坛崭露头角,当选为国会下院议员,翌年进入巫统最高理事会。
1969年,由于公开指责当时的总理,马哈蒂尔被巫统开除出党。
他1972年再次加入巫统,并重新当选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。
马哈蒂尔1973年被任命为国会上院议员,次年放弃上院议员资格竞选下院议员获得成功,
入阁担任教育部长。他1975年当选为巫统副主席。1976年出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,
1978年出任副总理兼贸工部长。他1981年6月和7月先后当选巫统主席和国民阵线主席,
同年7月任马来西亚总理,并曾兼任国防部长、
内政部长和财政部长等职。2003年10月30日辞去总理职务并正式退休。
马哈蒂尔担任马来西亚总理22年,成为马历史上在位最长的政府首脑。
在他执政期间,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显著,贫困率大幅度降低。
他具有“坦率、果断和注重实际”的风格,喜欢演讲,直言不讳。
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“廉洁、有效率、可信赖”,因此他的政府深得民心。
马哈蒂尔2003年10月退休以来获得了4个名誉博士学位。
马哈蒂尔1985年以来曾以总理身份多次访问中国。
夫人:哈斯玛·宾蒂·哈吉·穆赫德·阿里(Siti Hasmah Benti Haji Mohd ali),
1956年与马哈蒂尔结婚,育有3个女儿和2个儿子。
阿都拉2003年10月31号~2009年3月???
阿都拉·1999年1月8日,当时的首相马哈迪宣布内阁改组,
委任原外交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,
中止了外界对副首相人选的猜测,也使阿都拉成为备受万众注目的政坛明星。
作为内阁资深部长及巫统元老的阿都拉,的确具备了出掌这两个重要职位的资格;
而且,基于政治现实,马哈迪也有必要尽快委任一名副手,
以填补权力真空;温文尔雅,形象清廉的阿都拉,遂成为马哈迪的选择。
阿都拉在参政前曾任文化、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监,1978年全国大选,
他中选为槟城甲抛峇底区国会议员,之后于八零年受委为联邦直辖区政务次长,
并于八零年九月擢升为直辖区副部长。在巫统重量级领袖当中,
阿都拉巴达威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一位。特别是巫统党内充斥金钱政治、
朋党主义及裙带风的时候,阿都拉的清廉形象,更像一股清流,
有助于清洗及提升巫统的声誉,并能广为党内不同阵营接受。
阿都拉的政治生涯,可说充满波折。而且他的沉浮,完全系于马哈迪之手。
阿都拉的父亲也是一名巫统领袖。因此,他可说是「子承父业」,生长在一个政治世家,
并与巫统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。这也是为何在八七年巫统党争中,
他最终选择归队的一个因素。早年的阿都拉在槟城接受教育,
并于196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回教研究系,并加入巫统。
这与他的前任同僚、前副首相安华的背景相当接近。不过,两者虽然同是来自槟州,
并先后在马来亚大学受教育,份属「师兄弟」,阿都拉和安华的作风,却完全不同。
在气质上,阿都拉没有安华「狂飚英雄」式的传奇色彩,也没有安华雄辩滔滔的口才,
即使在青春焕发的大学时代,阿都拉也是一位沉着、冷静及温文的人物
他的温和形象尽管没有安华那么突出,但是,也全无安华锋芒毕露,咄咄迫人的锐气,
更容易为人接受。因此这两者在气质、个性上的回异在一定程度上,
也决定了日后在意识形态、政治斗争路线、行事作风及价值观念的差距。
在安华被马哈迪吸纳进入巫统,并在槟城峇东埔参选以来,
阿都拉便感到这位「同乡兼学弟」的威胁。尔后,两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,
特别是在槟州巫统联委会中,安华以后来居上之势,登上槟州巫统主席职,
阿都拉任副主席,更令当时的巫统党员,有着难以取舍的矛盾情意结。
他在接下来几年官运亨通,于1981年升做首相署部长,同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,
并出任巫统槟城联委会主席。1984年,他中选为巫统副主席,并出任教育部长,
再于八六年调任为国防部长。1987年巫统党选中,他参与东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队,
与拿督斯里马哈迪的A队抗衡。他虽在这次的党选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职位,
但其部长职位较后却被撤除,不过他却选择继续效忠巫统。1988年新巫统成立,
他受委为最高理事会成员,继而受委为副主席。
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统参加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,担任重组社会小组主席。
在1990年巫统党选中,他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蝉联副主席,
并于九一年在内阁改组中受委为外交部长。不过他却在九三年巫统改选中站在元老派的阵营,
结果以微差的票数败给宏愿队的拿督斯里那吉、丹斯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,
失去副主席的职位,但他仍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。
阿都拉在1995年十二月卅日宣布参选1996年巫统副主席职位,
结果他顺利的重夺巫统副主席之职。
Tuesday, November 11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1 2 3 4 5 6 7 8 9 11 12 20 23 38 88 2750号 为认证2750, BE PROUD TO BE 2750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